新闻中心

华采堂英雄榜之景观院——以匠心织山河 让大地会说话
2025-04-27 17:09:32
图片

 景观院是华采堂企业重要组成部分,

该团队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,
并被评为2024年度优秀部门。
本期华采堂企业《英雄榜》,
我们一起走进景观院,了解他们的工作与生活。

视频展播

2024年12月,华采堂企业年度评优榜单揭晓,景观院以卓越的表现从几十个部门中脱颖而出,获得“优秀部门”称号。华采堂企业年度颁奖礼上,院长曾利梅接过证书时,台下所有员工为他们响起热烈掌声。这份荣耀背后,是一群用设计翻译时空的匠人。
 

人物采访

这个由几十位“大地整容师”组成的团队,如何用设计重塑城市记忆?又如何让千年文脉在当代土壤中焕发生机?让我们走进景观院,与院长曾利梅、主创设计师鲜欣言、蔡萍展开深度对话,聆听这群“大地整容师”的故事。
图片

一、曾利梅:我们是大地整容师 

推开院长办公室的门,景观院院长曾利梅正在描绘一幅植物手稿,书架上摆着一摞红色的荣誉证书,她向我们表达景观设计于她的符号化意义。

景观院院长 曾利梅:景观设计在我看来就像给建筑做“穿搭”——建筑是骨架,景观则是赋予其个性与美感的外在表达。我们更像是“大地的整容师”,擅长发现场地的独特性,哪怕是有缺陷的地方,也能通过自然化的设计手法,让它变得更和谐、更有魅力。   
图片
景观院院长曾利梅手绘图
比如我们会注重细节到极致,像模型里的每一块铺装石头都精心拼接,虽然常被其他部门笑称“太较真”,但这恰恰是我们对设计的执着。我们追求的不是千篇一律,而是让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灵魂,这是景观院区别于其他部门的核心优势。当被问及年度印象最深刻的项目,曾利梅提及两个“特别案例”:
景观院院长 曾利梅:31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:以“灯贺中华 气象万千”为主题,通过12组特大型灯组、7组大型灯组、200余组中小型灯组,展现了中华大地的万千气象。54届成都国际熊猫灯会:由“花重锦官城”“夜游锦江”“水润天府”“蜀里安逸”四大组团构成,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设计的融合呈现,突出“创新创造”为核心。“前者是磅礴大气,后者是精致小美——这是景观设计面临的差异化议题。”

我们是31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的总策划设计方,在接到任务时时间特别紧,几乎整个月都在加班,每天晚上开会讨论方案,进行头脑风暴。这是我们部门首次涉足彩灯领域,虽说设计审美相通,但彩灯的呈现形式完全不同,对我们的思维是一种全新的冲击。从最初的“懵逼”到最终呈现出备受好评的作品,看到网络上的正面反馈和现场185万游客的到访,团队也感到特别自豪。这不仅是对我们能力的考验,也让团队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。

图片
景观院设计团队方案讨论中

景观院能在2024年成为优秀部门,一切都有章可循的:

景观院院长 曾利梅:首先是团队的凝聚力,我们部门的氛围特别好,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,特别团结友爱,平时工作中都会相互帮忙,这种和谐的氛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。其次是高效的工作模式。作为管理者,我始终觉得清晰的工作构架和明确的指令至关重要。我们需要精准理解上级要求,再将任务合理拆解给团队成员,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目标,这样大家才能高效协作,把工作做好。最后,是大家对集团价值观的高度认同。大家目标一致,劲往一处使,才让我们能够在众多部门中脱颖而出。

二、设计师群像:从人文与细节找答案

鲜欣言:从“二入”到主创的提升

图片

“这是我第二次入职华采堂。”主创设计师鲜欣言摩挲着座椅角笑着表示。2022年,还是主创设计师的她因为家庭原因暂时离开了公司,当看到前同事发的古城实景照片,那些我们争论过的砖缝肌理、台阶高度都被完美呈现,她眼里回荡着羡慕。

华采堂企业的弹性考勤制度让从业者能平衡工作与生活,公司领导层对设计的极致追求与开放态度,也为设计师提供了从图纸到落地的实践机会。2024年,她在院长的提议下带着“想做出有温度的设计”的执念回归。在不同的大型项目和小型项目中,她全面投入、积极参与。
图片
景观院设计师项目点位对照中
景观方案主创设计师 鲜欣言:在项目沟通需我们设计人员因地制宜。以自贡彩灯大世界二期为例,总工办总工带领各部门代表出席会议,针对甲方关注的地域文化体现、技术细节等专业问题答疑,以 “在地文化为根基” 的逻辑确保项目独特性。而小型项目,像庭院民宿设计,则采用灵活沟通方式,设计师直接对接甲方,可以在非正式场景高效完成方案探讨。

自贡彩灯大世界二期是极具代表性项目。本次展灯区从 500 亩扩容至 1500 亩,要融合灯会载体与常态景观双重功能。设计时既要满足灯组功能性布局,又要在非灯会期间展现中式园林之美。在交通规划上,我们构建了水陆空三大观灯体系,包括水上游船、陆地步行、空中云轨。针对不同观灯方式的接驳换乘及人流组织难题,设计师团队、院长及运营部门,经多轮专项论证,确定了最优游线方案。方案推演阶段,团队对植物、景石选型布局精雕细琢,尽管因不同对接方需求导致方案反复优化,但这是项目落地的必经之路。这一过程我也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
蔡萍:300号员工的成长寓言

图片
景观方案主创设计师 蔡萍:我是华采堂企业第300号员工。刚入职时,我就参与到建昌古城项目的打造中。植物配置、铺装石材都是在实践中才逐渐熟悉、明白。

萍一路成长为主创设计师。她参与的成都国际熊猫灯会项目,从最初的概念构思到最后落地实施,再到现场调试与社会反馈,全程见证了一个灯会从无到有的诞生过程,当看到游客们在我们设计的灯组前驻足拍照,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时,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成就感。好的创作环境成就了这样优秀的设计师,当问及景观院的管理和氛围时:

图片
景观院模型展示中
景观方案主创设计师 蔡萍:“院长从不直接否定,而是引导我们突破自我。这种管理方式让我们设计师有了更多创意空间。”公司良好的晋升机制也让她受益匪浅。“从助理设计师到主力,再到主创,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。”“期待能参与更多有突破性的设计,让我们设计师的眼界和履历都更加丰富。”
景观设计师们时刻保持学习的饥渴。期望深度参与项目、学习提升,加快创新落地速度,为团队贡献更多力量,助力华采堂企业创造美好的明天。

三、行业未来:机遇与挑战

景观设计行业在文化旅游、城市更新、智能技术与数字化革新等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,需要设计从业者不断探索、创新与提升自身能力,以应对未来的发展。

 

景观院院长 曾利梅:在文化旅游领域,随着人们对旅行体验要求的不断提高,传统 “看风景” 的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。文化旅游正向深度体验转变,从单纯的 “观光” 到让游客沉浸其中,需要借助场景的力量;从 “被动听” 到 “主动参与”,突出互动性;追求体验的延续,从 “一次” 到 “多次”;最终目标是让游客体验到 “生活”,而不仅仅是风景。这一转变虽为景观设计带来新的发展方向,但也带来了如何打造深度体验场景、提升互动性等挑战。
图片
景观院办公环境展示

城市有机更新也是未来的重点。随着城镇化率提升,大拆大建的时代过去了。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增长为景观设计带来机遇。碳中和目标推动低碳景观和海绵城市技术的普及,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,生态修复类项目需求增加。现在要解决城市空间的精细化问题,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和生活品质的更高追求,这要求我们设计师具备更强的问题解决能力,掌握更多生态学、社会学、数字技术等跨学科知识。

最后,智能技术与数字化革新为景观设计带来新机遇,AI 和大数据可赋能方案优化,结合微气候、人流轨迹分析生成高效节能布局。我们已经在工作中尝试结合AI提高效率,但AI永远替代不了人的思维。设计师需要提升辨别能力,学会筛选和优化AI生成的内容,保持独立思考。
图片
景观院2024年会节目合影
结语:
从大型公共项目的文化深耕到小型民宿的灵活创新,从方案推演的细节把控到职业平台的价值认同,这次采访我们看到了景观设计行业的多元面貌与从业者的专业追求。
采访刚刚结束,他们快速投入到下一步的工作中,仿佛头上的灯持续在低语,诉说着设计师们未眠的夜晚、推翻的草稿、执着的热望……当然,游客驻足赞叹时,他们听到的不仅是风声水响,更是一群理想主义者用匠心雕刻时光的回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