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半月谈 | 何以李庄
2024-08-20 13:54:15

“散净硝烟,潮平岸阔,重踏津渡。挈妇将雏,钩深问道,烽火南迁路。庄严寺庙,寻常巷陌,人道硕儒曾住。茅檐下、鸿篇椽笔,沾濡几多风露?

羊街迓客,李庄尚义,离乱相依相助。文脉同珍,弦歌未辍,树蕙应无数。旋师奏凯,金瓯补缺,一夕鱼龙齐舞。想当日、骊歌低唱,泪抛雁渚。”

图片四川省宜宾市李庄古镇夜景

这首当代诗词《永遇乐·致敬李庄》,所咏赞的是位于四川宜宾东郊、长江岸边的李庄古镇。抗战烽烟散去,滚滚长江东逝,这座穿越千年历史长河的宁静古镇近年来被重新发现,成功“出圈”。

古老建筑诉说千年芳华

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李庄古镇位于四川省宜宾市,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建置史,享有“万里长江第一古镇”的美誉。其作为川南地区最大古建群,总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,庙宇、宫观、殿堂组成的“九宫十八庙”,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——旋螺殿、梁林旧居,保存完好的古街古巷和众多的古民居四合院等在此交相辉映。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将旋螺殿、奎星阁、九龙石碑、百鹤窗誉为李庄“四绝”。

如果说旋螺殿、奎星阁向我们诠释的是传统亭台楼阁的庄严之美,那么,席子巷、羊街则代表了生生不息的烟火之气:一条过去加工、销售草席,仰看仅见一线天的小巷;两侧的木结构穿斗小青瓦房屋;一楼一底的民居……向我们诉说着寻常巷陌的百味人生。羊街位于李庄军民街口栅门外侧,旧时为牛羊交易市场,其中最具代表的当是刘、胡、王家等数个民居四合小宅院。

驻足在深巷旧宅之中,细细品读着石门坊上所刻对联,内容或为家训、或为写景、或为抒怀,一梁一柱、一刻一划皆是这座古镇的人情与风貌。

如今,李庄的水街、码头、吊脚楼等建筑悉数还原,并焕发出时代光彩,古镇也凭借“一馆一址一池一街二十四院”的建筑排布“蝶变新生”。延续川南民居原貌和肌理,融合长江文化底蕴和当地田园山水,令李庄重振文旅活力、再现千年风华。

文化抗战名垂青史

“同大迁川,李庄欢迎,一切需要,地方供给。”1940年夏,李庄人民发出16字电文,邀请因校区被炸毁而辗转多地的国立上海同济大学迁至李庄。为了待客,李庄儿女将近40座大小庙宇、殿堂“移开神位让师位”,腾空庙宇、让出婚房、敞开祠堂,为师生们安放下了一张“宁静的书桌”。

图片

1 月28日,李庄古镇的张家祠(中国李庄抗战文化陈列馆)

1940年冬,与同济大学共同迁入李庄的还有中国营造学社、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等,作为当时全国最高学术机构的中央研究院下设13个研究所,全部搬迁到了李庄。从1940年到1946年,李庄是“四大抗战文化中心”之一,其文化密度之高,恐怕在世界上都绝无仅有。

1940年11月,日军在昆明的空袭愈发频繁,梁思成一家不得不再次迁移。这一次,他们的目的地是李庄,这里成为他们战时辗转流离生活的最后落脚点。古镇西侧的中国营造学社陈列馆内,保留有梁思成、林徽因等一代建筑学大师的手稿,还原了曾经的工作场景和建筑成果。行走在还原后的工作台、建筑草图、模型之间,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。

“让铅字与子弹共鸣,笔杆和枪杆齐飞。”李庄古镇张家祠内的一段话让不少游客印象深刻。李济、傅斯年等大批文化精英也云集李庄,他们在没有硝烟的文化战场中奋力抗争、深耕学术,共同谱写了一曲文化抗战、知识报国的热血篇章。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上万件馆藏文物,为躲避日军轰炸,辗转千里迁驻到这里。

传统与时尚碰撞交融

近年来,李庄古镇先是在长江边建起中国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,又依托古建筑群落设立中国营造学社陈列馆、李庄抗战文化陈列馆。“下一步,李庄古镇计划在5年内再建3家博物馆,打造名副其实的博物馆小镇。”李庄古镇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邹鸣琴告诉半月谈记者。

不仅如此,在李庄古镇你还可以发现,各类沉浸式演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创新涌现,多元文化消费场景吹旺了景区烟火气。宜宾翠旅投集团公司招商运营部部长吴泽勋说,“五一”假期期间,李庄古镇以“发现李庄”为主题,每天早上9点至晚上9点半在月亮田展开四五场沉浸式演艺活动,同时推出诗歌比赛、稻田抓鱼、多巴胺水上乐园等活动。

如今在李庄,你既可以品尝到久负盛名的李庄传统美食“一花二黄三白”(花生、黄粑、黄辣丁、白酒、白肉、白糕),也能在酒足饭饱过后,到“打珠院”体验古法造纸、传统木工手作、活字印刷术等趣味课程。既可以在人潮涌动的本地市集中唤回儿时的记忆,也能在新潮的小店选购“文人甲骨”书签、“李庄四绝”糖果等100余种穿越感极强的系列文创商品。你既可以在古镇的小巷里,沿着一路泛光的青石板路漫无目的地闲逛,也能兴之所至,换上一身汉服,簪花戴冠,荡舟水面。

“我白天走了原汁原味的古镇街道,看了博物馆详实的展览,感受到一段以前不曾了解的烽火历史。”在李庄古镇游览的重庆年轻游客张先生说,“晚上又观看了掌灯、拜月活动和乌篷船民乐表演,真是不虚此行。”

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交融,让李庄有了自己独特的表达:一个生长在长江边,有着热血风骨的小镇;一个经历了历史的沉淀,见证过抗战风云的小镇;一个赓续着文脉,不断焕新的小镇。李庄的特质,让它配得上“动静相宜的东方智慧、有情有义的中国故事、有滋有味的川式生活”。

半月谈记者 萧永航 沙 勇

本文内容源自新华社客户端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 

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