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作咨询:193 0802 8358
人事咨询:19115917660
新闻中心
本期华采堂企业《英雄榜》,我们一起走进华采堂设计集团建筑四所团队。
建筑四所 集团里的尖刀所
当笔者走进建筑四所的办公区域,两排长长的办公位上,组员们各自忙碌着手头的工作,兢兢业业和专业至上的气息扑面而来!
据建筑四所所长严红英介绍,部门原属于建筑二院,后独立出来的。目前部门整体 20 多人,是人员较多的部门,分为四个组,两个方案组,两个深化组,方案组负责报规之前的工作,报规之后的施工图呈现由深化组负责。
建筑四所所长严红英
在军队中有“尖刀连”的说法,代表着具有英勇顽强、战斗力强等特质的英雄集体。建筑四所应该被称之为“尖刀所”,在古建设计方面表现出色、具有突出能力或业绩。
他们承担着诸多艰巨任务,如:技术难度要求很高、时间节点很紧、重点项目重点位置的重点建筑的大型古建等,毕竟这是一个加强的大所。所里从80后到00后都有,除领导和部分有古建经验的主创外,其他人员有的从现建转来,有的工作年限少、经验还欠缺,所里压力比较大,但是他们依然把这些“硬骨头”都啃下来了。
工作模式 项目切分任务模块
因为上半年方案工作较多,下半年施工图工作增多,项目层层叠加。所长严红英会依据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、经验和工作负荷情况,将这些任务合理地分配给每一位成员。
建筑四所深化组长刘科正在项目宣贯
为了确保工作的高效进行,建筑四所采用了一套专业、科学的工作分配法。项目伊始,所长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,根据项目的规模、难度、时间要求等因素,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任务模块;在分配工作的过程中,充分考虑到每个成员的优势和兴趣,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。
建筑四所副所长谢宝静介绍自贡项目
目前,所长严红英主要负责方案,谢宝静(宝哥)负责施工图部分,互相配合,默契有余。同时,项目推进中他们还会预留一定的弹性时间,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和调整需求。副所长谢宝静谈到,我们注重设计师对建筑负责,如自贡项目体量大、结构复杂,每栋建筑不同,要达到设计效果难度很高。这样大规模的项目,需要全公司多部门参与,按地块和时间节点推进。由于人员短缺和项目特殊,像这种实际项目推进中,不同组别的人员也会穿插协作。
古建人才 文旅复兴关键支柱
建筑四所的宋工是行业里面的老人了,有超过二十年的从业经验。他看上去沉稳而博学,我们聊到古建人才时,他打开了话匣子。
中国古建《营造法式》
他谈到,古建人才匮乏是因为古建是小众专业,过去房地产市场繁荣时,设计师多不愿涉足古建,而地产项目短平快,能快速变现和拿到设计费,古建制图量大;还源于教育体系问题,我国建筑学教育承袭苏联模式,丢失了中国古建筑的精粹,改革开放后又未传承和学习本国建筑;此外,土地财政政策致房地产市场繁荣,开发商倾向地产开发,导致古建人才断代且未积累。如今,市场需求转向文旅开发、城市更新、乡村振兴和古建保护等,市场上古建人才极度缺乏。
建筑四所方案组宋淳分享古建人才短缺问题
施总作为总设计师也非常关注团队的项目运转情况,根据每个项目特点,提出符合历史时期特点的指导意见,比如在民国建筑项目中,会追求符合民国历史特点的色彩运用等。古建设计这门专业既要立足传统,也要超越,也要有风格。如何把握这种风格?要求古建设计师对平面、环境、功能条件的熟练掌握,能在传统建筑风貌统一指导下实现现代功能整合;要求古建设计师从历史断代角度,牢记各个时期风格特点,依据老照片、绘画、文字等进行设计,做到既满足现代功能,又符合历史风貌。
建筑四所成员正在绘图
建筑四所一直将良好的技术和积极的心态作为人才选拔的重要标准。他们深知,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,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建筑设计领域中应对自如。因此,在招聘过程中,会对应聘者的专业学历、工作经验、设计作品等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评估。
人才培育 着重人才梯队建设
建筑四所一直注重人才培育。有网上资料库、内部培训体系,每个项目开始前会制定标准宣贯,还会对项目复盘,进行再培训。培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,不是为了培训而培训,团队成员感觉可以学到知识。团队人员流动小、所里氛围好,大家齐心协力完成工作,遇到问题逐步解决,避免重复犯错。
建筑四所成员正在开会
为人才培养的长远考虑,希望他们能掌握建筑方案和施工图的全套流程,领导会根据项目时间和人员优势分配工作,如果项目时间充裕,会让他们发展劣势部分,促进其能力成长;如果项目时间紧张,会让综合能力更强的同事,突击快速解决问题。
比如,在一个综合设计项目中,经验丰富的资深建筑设计师会负责整体的概念构思和方案设计,结构工程师则专注于计算和设计建筑的结构体系,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;给排水工程师负责规划建筑的供水和排水系统,电气工程师负责设计照明和电力系统,暖通工程师则确保室内的通风和空调系统达到最佳效果。
寻求价值 不做快餐式建筑
仅仅有技术还不够,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样至关重要。建筑设计行业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,需要团队成员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乐观的态度。他们相信,只有拥有良好心态的人,才能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,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,与团队成员共同克服难关。
建筑四所主要成员设计方案讨论
所长严红英告诉笔者,她是去年3月二次入职公司的员工了,第一次入职公司是2020年,那时孩子只有3岁,因为分身乏术她选择了暂时离开。去年,她再次回到这里,并且带领着团队开始全新的“征程”,当时所里几乎都是现建人员,古建人员稀缺,通过培养逐渐有了现在的团队。
建筑四所成员奋战中
当谈到为什么会再次选择华采堂时,她给出了答案。公司做项目追求精品,注重当地文化传承,努力在不违背规范的前提下还原古建筑。团队对每个作品都精心打磨,虽然过程痛苦,但成果出色。这使得华采堂的项目有特色和有价值,而不是快餐式建筑;施总作为总设计师,对于方案要求严格,对于员工还很看重,在福利方面优于其他公司。这是一份有挑战的职业,也是一个让更多人找到价值的理想之所。
每一个你 都是我们的英雄
每一个人的价值都不容小觑,每一个人的付出都值得尊敬。严所说,在建筑四所的团队中,有很多优秀的个体,都值得铭记在我们的“英雄榜”中。
自贡项目设计工作如火如荼
蒋洪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主创古建设计师,在古建筑设计领域已深耕多年,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。然而,在事业成功的背后,她也是一位新手妈妈,孩子才仅仅 1 岁,有时候需要连续加班,她也是任劳任怨,她在努力平衡工作与家庭,呈现出女性的坚韧与温柔。
建筑四所成员林鑫
像林鑫、何家驹等基础员工,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,林鑫从助理设计师才升级为设计师,已逐渐成为团队的主力。他们对待每一项任务都一丝不苟,严格要求自己,不仅注重质量,更确保时间。像韩枫、唐丽兰等,他们的敬业精神使得团队的工作顺利推进,为其他同事树立了良好的榜样,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对工作的热爱与担当。
建筑四所驻场设计师石磊
还有驻场设计师石磊、刘泽鹏等,一直在为项目的现场服务默默付出着巨大的努力。他们坚守在项目现场,不惧条件的艰苦,凭借着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,及时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。石磊一开始是驻场西昌项目,随着项目接近尾声,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了马尔康项目。他们的辛勤工作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,是项目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。
建筑四所办公场景
严所与笔者交流结束后,她脸上洋溢着温暖的微笑,亲切地跟我们挥手再见。随后,她迈着坚定的步伐,朝着那灯火通明的部门办公位缓缓走去。望着她的背影,让人不禁陷入沉思,究竟是什么力量将他们汇聚于此呢?是崇高的理想,是执着的信念,让他们相聚在这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天地吧!是强烈的责任,是不凡的价值,支撑着大家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、勇往直前吧!
建筑四所的故事,是一部充满激情与奋斗的故事。他们凭借着专业的技能、高效的协作和不断进取的精神,在建筑设计的道路上不断前行,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辉煌。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,他们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,为华采堂古建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,为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